Search

學生跟診心得 - Sophia Y.

學生:Sophia Y.
  • Share this:

學生跟診心得 - Sophia Y.

學生:Sophia Y.

今次飞到加州,见到了李宗恩老师。非常感谢李老师,同意我与另一位学生跟诊半天,得以见识到大医诊治的风采。

在明亮的大窗前,一株宽叶子橡皮树,给宽敞得有些空旷的诊所前厅,带来盎然的绿色生机,给心里也装点上了生机。一边是一排书柜,中间是L形白色的长沙发,另一边靠墙是会议桌与整齐的椅子。墙上挂着一幅工整的字画。

跟诊心得:

治病先治神。李老师对病人的态度,轻松幽默,不时地开玩笑,给病人的感觉是:没什么了不起的,有李老师在,天塌不下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望闻问切。

问:无论是新病人还是老病人,李老师都会问诊,用一张表格,一项项地对照,吃饭睡觉大小便几次,女子月经周期,男子晨勃,等等,认真地问,认真地记录。让我知道有条理问诊的重要性。

切:李老师给病人把脉时,是两手的脉同时把,比较左右。他能把出孕脉,甚至怀男怀女。

舌诊:每位病人都要伸舌头看

眼诊:每个病人,李老师最后都要用一个小手电筒,斜照病人的眼睛,眼诊,对照之前的望闻问切,心肝脾肺肾,各个反射区在眼部的反应。以此进一步确诊。李老师非常细心,为了我们能够理解,他特意在纸上画了黑眼珠各部位的反射区。

我以前曾经看过不问诊,把脉后直接开方的中医,以为这位中医太神了,什么都不问他就知道一切。其实这是误导。有时脉与病并不相符。经过半天的跟诊,知道为什么只把脉是不够的,要配合望诊问诊和眼诊,才能够对病人的全面的情况有整体的把握。并且,和病人聊聊,也是一个树立病人治愈的信心的过程。

而且,倪师有说过,有时病人一句话,就可以断病了:一个晚起夜8次,是小肠冷下焦寒。

针:每一个病人,在李老师这里都是针药同治,作为医生是很累的,但对病人能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每位病人的配穴都不超过10个。为什么不超过10个,因为扎针是要调动人的气血来治疗,每个人的气血是有定量的。就好象你有100斤米,你分配给10个人,还是分配给30个人,每个人分到的多呢。

并且,扎的穴位少,医生就更要精准地判断问题在哪里。好象家里的下水道堵了,庸医不知哪里堵了,只能把所有的管道都通一遍,扎上30-50根针,把病人扎得象刺猬,把病人的气血全部耗掉累个半死。而良医则精准判断出堵在哪里,集中火力只攻这几个部位,高效又省力。

几年前我不懂中医的时候,也是希望医生给我多扎几针,似乎心里才踏实。现在才明白,少而精准,才是最好的。

下午的病人不少。幸运的是,所有的病人都同意跟诊。我记下几个我印象深刻的病人与病例。

1. 乳腺癌:

这是一位知性的短发女子,面容干净姣好气色不错。她右乳明显比左边要大,是乳腺癌。诊后我与她聊天,她很平静。几年前,她右乳长了2个指甲盖大的肿物,当时没当回事,也没管。去年快绝经了,忽然就疯长,很快就变得很硬,突出一个尖头。她让我摸了一下,真的很硬,象螃蟹壳一样盖在乳房上。她说:”我给你看看我的照片,比较吓人哦。”我说,”不怕,我见过很多吓人的照片“。当我看到照片与视频时,心里仍然一惊:一个视频,是她的右乳上端,血象小男孩撒尿似的喷出来。她说每天这样喷,喷半个小时,停住后才能包扎起来,流这么多的血,来的时候人都快虚脱了。照片,是突出在乳房上端的带颜色的菜花样的肿瘤。她胆子很大,没有做任何的现代西医诊治。

她一个人从地球的另一端飞来旧金山,租房子住一个月。已经在李老师这里吃了18付药了。血早已止住不再流,伤口在收拢,肿瘤没有再长大,现在在向上端集中。

我以前以为,如果乳腺增生肿块不大说明问题不大。从这位病人的历史可知,不可疏忽,一定要早治。没有看到李老师开的药方。李老师给她针了:三皇穴(排水排垃圾)+血海。

她的态度始终平和,不悔过去,不畏将来!她说,希望能康复,最少与瘤共存。

真的坚强。没人能靠时只能靠自己!

祝福她早日康复!

2. 卵巢囊肿,及不孕:

这位女子,40岁了。偏胖。2019.1月,她在西医院照片子,左侧卵巢囊肿15公分,右侧卵巢8公分的水样包囊肿。之前怀孕两次都胎停流产(真辛苦)。于2019年1月开始,在网上搜到李宗恩老师,来看诊的。到2月中旬,再去西医检查,说两个囊肿都没有了!!我问她,在这1 ~ 2个月的治疗期间吃李老师的药,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吗,月经里面有没有大块的排泄物。她说,没有,只是尿多尿大,小腹小了腿也细了。

然后一直跟着李老师吃药,今年8月怀孕了,到现在,虽然才3个月,孕肚明显,宝宝也很好。

而且,怀孕6周时李老师把脉,说她怀的是个男孩。后来照片子,果然是个男宝宝。

看诊时,李老师给她把脉,在纸上画了孕妇与宝宝的脉的波长如何叠加。我冒昧地请求也把一下脉,可惜不得要领。

我跟她聊天时,她说了几次:李医生很厉害的!真的很厉害!

恭喜恭喜!喜得贵子!

今天开的药,我只记得有五苓散利水的, 四物汤,还有一个方子,3个合在一起用。

我以前听有的医生说,同时吃几种中成药会耗了人的本精。只要配伍得当,看来这种担心是不必的。

这位孕妇没有扎针。

3. 急性关节炎的小姑娘:

这位16岁的女孩子,非常可爱。李老师已经事先提醒另一位扎针的病人不要紧张,说这个小病人会因为怕针而大喊大叫。

小姑娘舌头白,问她是不是喝了很多冰的,或者牛奶等。李老师之前药已经用上了麻黄,生硫磺,乌头等4个重药,而小姑娘却不大发汗,也不觉得苦,可能是吸收不好。

给她扎针时,小姑娘乖乖地躺上电动的按摩床,拿条毛巾遮住眼睛,露出条缝偷偷看。还没开始扎,就已经中气十足地大声叫起来,却象歌剧咏叹调般,令人忍俊不禁。扎了膝关节五针,包括阳陵泉透阴陵泉,另有绝骨透三阴交,商丘透丘虚。透针时,李老师象瞄准射击似的将针管调了调方向, 长长软软的针稳稳地没进了肌肉里。

小姑娘好勇敢,换了我恐怕也会很紧张吧。

小姑娘是忽然得了关节炎,躺在床上,右膝放不平,经过几次治疗,现在快能放平了。

为什么这样配穴,要琢磨一下。李老师给她用了4个重药,有机会要再请教。

4. 台湾的一家人:

这一家4人,夫妻与一个几岁的小女儿及侄女一起来的,阵容庞大。后来才知道,原来,就是她们的白血病女儿,被西医放弃了,转而找到李老师,延长了9个月的生命,最终仍然走了,令李老师难过自责不已。虽然大女儿走了,他们对李老师非常地信任与感激,这次就一家3口甚至带着侄女也来看诊,请李老师开方吃药。这份信任来自于李老师高超的医术,慈悲心肠,和极强的责任感。

侄女常常凌晨2-3点才睡,手抖无力,连矿泉水瓶盖都拧不开。李老师判断她的肝有问题。眼诊时,李老师特意给我们画图,说她的肝区,有很多散乱的发散射线,进一步证明是肝的问题。

爸爸手掌色暗,李老师说是肝有问题,正常的手掌应该是偏红的。给他扎针了(没记下是哪几个穴位)

看到李老师对每个病人的问诊,断病,开方,配穴扎针,都似乎很轻松,他的举重若轻的风范,让我恍惚间觉得甚至诊治重症如癌症,也不是什么难事。我当然知道这只是一种错觉。这背后是十数年的学习及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思考改进。

非常感谢李宗恩老师这样的大医给我们机会跟诊,从中领会到中医的精妙运用,更加树立了我对中医治病的信心与兴趣。非常希望今后还有机会,继续向李老师学习精进。

老師評論:

Sophia是加拿大最好的商學院Sauder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MBA高材生,在溫哥華創立了重型機械零件進出口公司,並從事房地產投資,事業非常成功。 她因為父親生病過世,深感西醫治療的無力,決定研讀中醫。 Sophia資質聰慧,心地善良,學習認真,假以時日,將會是位很好的中醫師。

http://andylee.pro/wp/?p=6535)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Tags:

About author
關於部落格 我本來是個科技人,也是一個科技管理與投資人,受過現代化邏輯分析訓練,從量子物理的嚴密數學推衍,無線通訊軟硬體的系統設計,到複雜的公司購併與投資財務模型,無一不是嚴格的「科學分析」與「實事求是」。換句話說,我本來跟中醫一點關係都沒有, 也跟很多不了解中醫的人一樣,覺得中醫很不科學,甚至覺得中醫已經該被淘汰了。 我為什麼會走到中醫的領域呢?十年前左右,正當我頂著史丹佛電機博士及柏克萊MBA的光環在矽谷汲汲營營時,我父親得到了肝癌。一開始醫生說仍不嚴重,只有1.2公分,栓塞手術即可去掉腫瘤。第一次栓塞後,果然腫瘤迅速縮小,可是不到三個月,新的肝腫瘤冒出來,竟然有5~6公分。又再次栓塞,第二顆腫瘤也縮小,然而,又不到三個月,再度有新的肝腫瘤冒出來,這一次成為11公分,連醫生都不相信腫瘤可以長得這麼快,只能說那叫做「多發性肝癌」。 我一方面不能理解這樣的病情發展及醫療方式,另一方面想幫助父親,我開始作研究,查詢各種資料,請教各類醫學專家。很快的,我了解到現代西醫學對慢性病的處理是很有限的,就連美國疾病管理中心 (Center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 CDC),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 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以及很多其它世界頂尖醫學研究組織都表示,現代西醫學沒有辦法有效治療癌症,心血管疾病,關節炎,失眠,憂鬱症,體重過重等等慢性疾病,標準醫療程序有很多的爭議及副作用。這讓我很驚訝,深入了解後才明瞭,現代西醫學在分子生物學層面上,或許很科學,但是在臨床治療,並非我以前認為那般邏輯化,而且臨床治療往往非常局部化,缺乏整體理論與模型,而是以嘗試錯誤 (trial and error)及鬆散的統計數據為主。以一個科技人的背景而言,這樣的一門學問,似乎達不到「科學」的條件。同時,我發現,和我有相同想法與疑問的人其實很多,甚至有好幾位史丹佛大學的西醫專家教授,當面指出西醫臨床上的缺失,並大聲質疑西醫學上的很多問題。 就在我對現代西醫學感到無助時,有朋友及西醫專家要我去多了解中醫,這些人都有見證過或親身經歷過中醫治療的效果 。我一開始時,無法接受這樣的建議,就連現代西醫學都達不到嚴謹的科學標準,古老的中醫又如何能提供一條大道呢?然而,人的緣分是很難解釋的,在這個時間點上,我碰上了中醫經方派大師倪海廈中醫師。倪先生病人案例讓我很驚訝,我保持科技人懷疑的精神,去了解去查驗。我慢慢的對中醫有了很不一樣的認識,開始愛上中醫,而倪先生也成為我中醫的啟蒙老師,帶領我進入了中醫的世界,我從一個不懂中醫的人,轉變成一個中醫的支持者與實踐者,經過很多很多的臨床驗證,我實在不得不讚歎古老中醫的偉大。 中醫其實是一門很嚴謹的科學,非常俱有邏輯性,臨床效果往往超過一般人的想像。然而,很多人對中醫有很多的誤解,更有很多人利用中醫的名號做不肖的生意,讓中醫背負了很多的罪名。所以,我想寫個部落格,來說明我所認識的中醫,這當然無法闡述整個中醫學問,更無法代表整個中醫界對中醫的看法。然而,希望藉由我嚴謹的科學與科技背景,以及我在臨床上做到很多人認為中醫無法做到的病例,來喚醒一般人對中醫的誤解與懷疑。 以現代科學方法來闡述中醫,至少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用現代的醫學、生命科學、分子生物學等等來說明中醫古書中的理論及治療方法。很多人試著使用這個方法來解釋中醫,我也曾花費不少心思與力氣在這條路上。然而,我認為這樣的方法雖然有其一定的價值,它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這種使用一門學問去解釋另一門渾然不同學問的方法,就好像硬要用化學的化學反應去解釋物理學的萬有引力,看起來都是在解釋自然現象,兩者的出發點和基本定律(axioms)完全不同,即使在最終的理論上或許可以聯結,但在實際生活應用上不是很有效率的 。 另一條以現代科學方法來闡述中醫的路,是利用基本科學的精神,以及邏輯推理的方法,把中醫當作完全獨立的學問,先不要想證明中醫的基本定律,而是想辦法從那些基本定律推衍,看看是否能在人體現象與治病上得到相符合的結果,如果在多次應用上得到很好的相符性,那麼這些中醫基本定律就有很高的科學價值。也就是說,我們先不要急著用現代醫學來解釋中醫古書中的理論,我們把中醫古書中的基本定律條列整理出來,利用邏輯推理,應用在臨床治療上,看看人體的反應及治療效果是不是和我們推理預測的相符合,如果符合性很高,那這些經典中的基本定律就值得我們尊敬與接受,即使我們不能解釋這些基本定律,那只代表「現代醫學」這項「工具」還不夠先進,畢竟「現代物理學」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也仍然太多太多。 至於部落格為何取名為「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這得提到一本書「當孔子遇上哈佛 」。前輩元大創投董事長李克明先生是哈佛大學嚴格訓練出來的法學博士及企業管理碩士(MBA),是位專精跨國商務及企業購併的國際律師,更是國際金融企業的頂級專業經理人,經歷過無數次的商場鬥智。 十年前,李董事長因緣際會重新拾起論語孟子等等中國經典,他驚然發現,他幾十年來累積無數的商場心得與智慧,竟然早在幾千年前就被古人討論過,而這些經典書籍裡的智慧更遠遠超過他的想像,於是李董事長以他哈佛企管與法律所貫輸的邏輯思維 ,全心投入中國經典研究,也因此寫了「當孔子遇上哈佛」。當我向李董事長請益時,了解到我個人從西方教育轉向中國古老智慧的歷程與李董事長頗為相似,一個講治人心,一個講治人體,而我寫這部落格時,也受到李董事長的大力鼓勵。因此,我也就沿著李董事長的書名,把孔子換成中醫醫聖張仲景,把哈佛換成我的母校史丹佛,成了「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當「中醫醫聖張仲景的經典學說」遇上「現代大學史丹佛的科學思維」 (www.D
View all posts